6月16日下午
在儋州市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
联昌试验站旧址
(相关资料图)
从海南儋州天角潭水库淹没区
移植来的一棵国家一级古树
——橡胶“王牌树”
顺利移栽进新坑
施工人员有序拆除
古树根部的三层保护罩
再填入从原址取来的土
随后进行灌溉、补充营养
自此,这棵历经百年沧桑的
“橡胶王”移植工作暂时告一段落
这棵百岁“橡胶王”
身世有多不平凡?
又为什么要搬家?
↓来看搬家记↓
6月15日6时,晨光和煦,在儋州市“两院”试验农场一队,一株106岁的“橡胶王”准备启程前往新家。
“橡胶王”有着接近20米的个子,胸径约100厘米,已提前进行了“理发”,修剪后的多处枝杈被灰白色棉布包裹着。它最醒目的,当属底部的“土球”,最里面是主根、侧根,外层依次被厚厚的土壤、无纺布、木板、铁架层层包着。
“树底真像一个超大的粽子。”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艺师杨开样一大早便赶到移植现场,与儋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古树管护责任单位工作人员,以及树木移植专业团队等30余人,有条不紊地为“橡胶王”搬家忙碌着。
儋州市资规局营林科负责人邢锐说,“橡胶王”原址位于正在建设中的海南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汇水区域,新水库不久后将启动蓄水,届时古树所在区域将被淹没。为此,他们提前近一年,紧密对接中国热科院等多个相关单位,联动专家科学制定移植“一树一策”,在满足水库建设如期下闸蓄水的前提下,让“橡胶王”顺利搬家、不被淹没。
一旁立着的展示牌揭开了“橡胶王”的身世:“为大规模发展我国橡胶事业,新中国成立初期,首批橡胶树育种工作者在海南那大联昌胶园挑选30余株优良母树,开展橡胶树杂交育种工作。”据杨开样介绍,该树是首批优良母树之一,定植于1917年,是中国早期橡胶育种科研工作的一株重要遗传材料。该批母树现仅存此株。
抬头仰望这株高大的古树,杨开样不禁回想起初次见到它的景象——
1985年,杨开样来到海南儋州求学,只见荒山野岭间,流水潺潺,河畔的这株“橡胶王”傲然挺立。
大学毕业后,他在中国热科院工作至今,“橡胶王”见证着他投身科研的历程,也见证着由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培育的橡胶优质品种“后代”不断涌现。
当天上午10时许,经过专业移植团队4个小时的努力,“橡胶王”根部得到进一步加固。随后,施工员操作2台起重机合力将古树从土坑里吊起,缓缓地移动到平板车上,再用绳子进行加固,让古树保持站立。
“出发!”随着移植施工团队负责人彭君一声令下,坐上专车的“橡胶王”动身去往新家——距此约600米的一块平地,位于中国热科院联昌试验站旧址旁,周边植被茂盛,生长着大片橡胶林。
“古树整体重量有180吨,相当于30多头成年亚洲象的体重之和。”彭君说,运输如此大吨位、高度超过20米的重物,必须慎之又慎。为满足运输的要求,他已提前数次对运输路线进行踩点,并对道路周边的障碍物进行全面清理。
运输途中,除了“橡胶王”所在的车外,还有两台首尾相连的黄色推土机用钢丝绳牵引着平板车向前,平板车后面再跟着1台挖掘机。行进的水泥路坡多、弯多,坡度最大有30多度,还有90度的大弯道,需要在运输过程中格外小心。
这段600米路程,运输车队走了1个多小时。上午11时45分,“橡胶王”顺利来到了新家,并于6月16日下午完成了移植。接下来,工作人员将对古树开展常态化管养,确保其正常生长。
“这棵树见证了中国橡胶产业的发展,海南现存很多优质的橡胶树都是从该树裁枝或留种杂交而来,它是活化石,一定要保护好它。”杨开样表示,经过历史的沉淀,它已成为承载历史记忆的文化符号。保护好古树,就是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。后人在看到这棵古树时,也会感受到国人为独立自强不畏艰难险阻、不惜付出一切的英勇精神。
保护古树名木,具有重要的历史、文化、生态与科研意义。经查,天角潭水库淹没区共需移植树木约3000株,目前,已完成移植保护2800余株,其余树木正在移植施工过程中,计划于6月底前完成全部树木移植工作。
来源:海南日报客户端
记者:曹马志 邱肖帅
摄影:陈元才
来源:南海网
X 关闭
Copyright 2015-2022 南非服务网 版权所有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
邮箱:58 55 97 3@qq.com